场所面临的压力是发生这一转变的直接原因。业内人士均表示,同往年相比,今年培训行业特别是专业技能类培训的市场业务量普遍下降了近三成。各大培训机构纷纷开始寻找拓展市场的新模式,与学校合作、跨区域合作以及与政府合作等模式在独立走市场的模式之外又重新凸显了出来。
与政府合作,定点机构有政策基础。当学校的态度发生变化时,政府适时的政策优化和调整,也加快了这一进程。“只有政府简化流程,提高扶持力度,变单纯的管制为监管与服务并重,才能真正把定点培训的政策落实到位。”一位培训业的资深人士说。在他看来,市场是逐利的,培训机构有敏感的市场嗅觉,在市场条件还不错时,对稍显繁琐的政府培训任务会有些挑肥拣瘦。但市场条件不行时,如果政府又能进行一些政策调整,优化相关服务,培训机构是不会放弃这块诱人的蛋糕的。
王慧丽也表示,在政策进一步优化的前提下,今后依托政府来做培训,补充市场发展的会越来越多,力度也会越来越大。
■产业观察
培训业存在七方面不足
我国培训行业蕴藏巨大的商机。根据中国居民储蓄存款做出的保守估计,中国教育培训市场的潜在市场规模达3000亿元,并保持着迅猛的发展速度。但是,培训市场也潜伏着不可忽视的危机:虚假宣传、侵权现象严重、培训人员鱼龙混杂……这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
1.大市场小作坊
据相关数据显示,2008年底,中国培训行业年产值已经达到1000亿元,而且还在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与此同时,全国几万家管理培训公司,年产值能够达到上千万的只是很少数,而且目前国内还没有任何一家培训机构可以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1%。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培训行业还没有形成一个产业链,它的产供销系统和它的产业服务体系都没有形成。大部分的培训公司都存在规模小、产品单一、赢利模式单一和产品研发等问题,许多培训机构都还在为生存而奔波,业内人自称“大市场,小作坊”。
2.侵权现象严重
在培训行业内,竞争对手相互抄袭、模仿甚至明目张胆的数据盗取的事件层出不穷。据业内人士透露,许多机构或老师辛苦开发的课程或授课工具,只要公开亮相就面临被抄袭,以致很多国外公司都不敢进军国内市场。
侵权的手段有两种:一是更改课程名字;二是整合各家公司课程内容形成新的课程。
侵权的领域包括:软件、图书、光碟、文章、名称。
3.行业内缺乏分工合作
目前,国内的培训机构林立,但企业依然面临“找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