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月工资仅1500元左右的他,至今仍未履行合同要求逐月还款。“现在还没能力还,等经济条件好转了,我会去考虑还款的事。”对他来说,即使因拖延还款而危及诚信,也对他构不成“威胁”,“我现在只考虑眼前的,买车买房还很遥远,根本无力顾及诚信记录。”
而还款程序的不便利,也在客观上给一些大学生带来了还款障碍。暨南大学毕业生小黄说:“我们学校是与中国银行广州天河分行签订的贷款协议,毕业后到外地工作的学生不能通过银行卡直接划账,而必须到柜台办理。许多学生觉得麻烦,就一年还一次,银行却认为每月存钱不及时就是违约。”
呼吁
企盼贷款 “人性”调整
贷款条件放宽,会增加还贷风险;条件太严又会使一些贫困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支持。这一“困局”已使助学贷款政策面临“执行难”。
中山大学学生处助学贷款负责人刘艳玲说,学校从2000年至今助学贷款合同金额已达2.3亿元。因为还贷率偏低,学校现在规定的审核过程相当严格:从班级到院系,再从学院到学校,最后到银行,层层把关。同时要求申请人必须提供家庭状况证明等详细信息。申请“门槛”的提高,已使来自偏远山区的个别学生因无法提供完整资料而申请不到贷款。
“对于这种情况的学生,我们通过多元化助学办法,如奖学金和助学金的方式来为其提供资助。”刘艳玲说。同时,各校还可开辟社会专项奖学金、勤工助学岗位等为贫困学生提供保障。
广州中医药大学陈彩英建议推行生源地贷款,这在中国一些省区已经开始试行。因为只有当地银行才可能实地了解学生家庭的真实情况,也可以在学生毕业后通过家庭了解他的就业情况和偿还能力。
一些学生还建议,现行的助学贷款体系在还款要求上不应“一刀切”,刚走上工作岗位且薪酬偏低的职场新人,可否通过延长还款期限或调低利率等方式,减轻他们的压力,这样可以避免他们陷入“信用危机”。